OSL豪募23亿港元重仓稳定币,香港加密新法引爆数字资产黄金时代

OSL豪募23亿港元重仓稳定币,香港加密新法引爆数字资产黄金时代

香港持牌交易所龙头OSL在稳定币法案生效前完成战略融资,30%资金直指支付与稳定币计划,折射出机构对合规加密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

7月下旬,香港持牌数字资产交易所OSL集团宣布完成23.6亿港元(约3亿美元)的战略融资。这笔资金近三分之一将投入稳定币和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正式生效前最具风向标意义的资本动作。

此次融资通过新股发行完成,定价14.90港元,较公告前收盘价折让15.3%。市场反应积极——OSL股价自1月底以来已上涨近88%,从9.12港元升至7月中旬20.30港元的峰值。


OSL的战略融资布局

资金分配与业务重心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文件,此次募集的23.6亿港元中,约7亿港元(30%)将投入稳定币与支付计划,其余资金则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战略收购。这一分配比例凸显了OSL对稳定币业务的战略重视。

融资文件明确表示:“我们的愿景是让每个人和企业都能安全地使用加密货币,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这一声明恰逢香港加密监管框架日趋完善的关键节点。

OSL豪募23亿港元重仓稳定币,香港加密新法引爆数字资产黄金时代

市场时机的精准把握

OSL此次融资的时机选择颇具深意。新股定价在14.90港元,较7月25日收盘价17.14港元折让15.3%。这种折让发行策略既吸引了机构投资者,又为即将到来的稳定币业务扩张预留了股价上升空间。

自今年1月以来,OSL股价已累计上涨88%,反映出市场对香港持牌交易平台的估值重构。这种增长与香港监管环境的明晰化步调一致。

香港稳定币监管新纪元

《稳定币条例》核心内容

8月1日生效的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为法币挂钩稳定币引入许可框架。该法案于今年5月经立法会通过,要求所有在香港向公众发行的法币稳定币必须获得牌照,并满足严格的储备资产要求。

根据新规,稳定币发行人必须持有不少于2500万港元的已缴股本,且储备资产组合需符合金管局制定的严格标准。这些规定旨在消除发行人无法实现刚性兑付的风险,为市场注入信心。

监管协同效应

稳定币法案是香港数字资产监管拼图中的关键一块。它与香港证监会早前实施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牌照制度形成协同效应。截至目前,香港仅有15家机构获得VATP牌照,OSL作为首家持牌平台占据先发优势。

这种监管协同正在重塑行业格局。Hex Trust托管主管Giorgia Pellizzari指出:“看到香港获得许可的公司将稳定币开发纳入路线图令人鼓舞。市场真正需要符合监管标准并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顺利整合的稳定币。”

市场与资本的双重呼应

行业领袖观点

稳定币已超越支付工具范畴,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去中心化信贷协议Clearpool CEO Jakob Kronbichler表示:“稳定币曾经是一种加密货币原生工具,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支付、流动性和资本流动方面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

Quantitative trading firm Presto Labs研究主管Peter Chung认为,OSL正在“充分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公开筹集资金并把握增长机遇。拥有这样的‘弹药’来把握机遇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明智之举’”。

市场数据印证

稳定币市场已形成可观规模。据OSL首席商务官张英华透露,目前USDT和USDC的市值总和已超过2000亿美元。随着监管框架的完善,这一规模有望呈指数级增长。

金融机构的参与热情高涨。香港金管局2024年初推出的“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吸引了渣打银行(香港)、京东币链科技等多元化机构参与,预示着稳定币发行主体结构将更加丰富。

稳定币的多元应用图景

跨境支付的革新潜力

全球跨境支付被业界视为稳定币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与传统跨境汇款相比,稳定币能大幅降低成本、缩短结算时间,同时规避汇率波动影响。这一特性使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尤其具有吸引力。

张英华指出:“稳定币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实现应用场景的全面打通。例如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上下游企业均需接受和使用稳定币,才能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

DeFi与资本市场的深化融合

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稳定币扮演着基础架构角色。它们不仅作为贷款抵押品,还为各种平台提供流动性,确保用户可以在不担心价值突然损失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随着香港监管框架的形成,机构正在转向稳定币基础设施以简化信贷、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Kronbichler预测:“这将是下一波稳定币效用浪潮出现的地方。”

OSL的全球化合规版图

多司法辖区牌照布局

为支持稳定币的全球流通,OSL积极拓展其合规版图。公司已通过直接申请或收购方式获取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国牌照。这一战略使其能够为香港发行的稳定币构建全球化应用网络。

在技术层面,OSL依托AWS构建了机构级数字资产平台,将软件部署时间缩短89%(从30分钟降至10分钟以内),管理开销减少30%。这种技术优势为其稳定币基础设施提供了强大支撑。

传统金融桥梁作用

OSL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度凸显其战略定位。在香港43家获准提供虚拟资产服务的持牌券商中,OSL已服务其中36家,涵盖中资、外资及港资机构。

通过与券商合作开发的Omnibus PRO解决方案,OSL为机构客户提供涵盖账户管理、交易执行、托管与结算的一站式数字资产服务,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关键节点。

香港数字资产政策全景

《政策宣言2.0》的“LEAP”框架

6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出构建“LEAP”框架:

  • 优化法律与监管:构建统一监管框架,涵盖交易平台、稳定币发行人及托管服务商,证监将担任主要监管机构
  • 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将代币化政府债券发行常规化,推动贵金属、有色金属及可再生能源等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 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别合作:实施稳定币发牌机制,数码港推出区块链及数字资产试点资助计划
  • 人才与合作伙伴发展:与业界及学术界合作培养数字资产人才

监管与创新的平衡艺术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强调:“通过结合稳慎的规管和鼓励市场创新,构建更蓬勃、与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数字资产生态圈。”《政策宣言2.0》显示香港正努力在监管安全与技术创新间寻求平衡。

这种平衡体现在稳定币监管的阶段性策略上——先建立发行许可框架,再逐步拓展到OTC交易许可(预计年底前推出),为市场提供清晰的合规演进路径。


OSL此次23.6亿港元融资及稳定币战略部署,折射出香港数字资产市场正经历从“监管合规”向“应用落地”的关键转型。随着《稳定币条例》于8月1日生效,香港有望成为首个建立全面法币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国际金融中心。

行业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突破2000亿美元,而随着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入场,这一市场规模预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作为香港持牌交易平台的先行者,OSL依托其覆盖36家券商的传统金融网络及全球化合规布局,正在构建连接现实世界资产与链上流动性的金融桥梁。

香港特区政府6月发布的《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已明确将稳定币纳入“LEAP”监管框架,为代币化债券、贵金属及可再生能源等现实世界资产的链上流通铺平道路。当监管的确定性遇见技术的创新性,亚洲数字资产市场正迎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黄金时代。

评论

标题和URL已复制